這篇網誌也是很早就想要寫的,
但是就一直偷懶拖著沒寫,
直到上禮拜也是答應雲嘉區的育哲學長
要將這個幾乎參加營隊必問的問題回答
寫在網誌上,一勞永逸。
(寫的很流水帳,讓各位見笑了)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基本上我會想要加入慈青的因緣還算頗奇怪的,
我是在小學升國中時的暑假參加旅遊活動,
其中有一個旅遊點就是在靜思精舍,
當時年紀還小,也還沒接觸到慈濟,
但是對精舍就有一種莫名的感覺,
在精舍參觀時心理就趕到特別的安靜祥和,
也有一種非常熟悉的感覺,
尤其明明沒有到過精舍,
但是對精舍的某些設置有頗熟悉的感覺,
且在離開回到家之後,
仍有段時間精舍的景象一之揮之不去,
有一股感覺讓我想要再回去精舍,
我時時再很難理解我當時的感覺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到了國中,我有稍稍自行查詢了慈濟的相關資訊,
開始對慈濟這一個團體有些認識,
也知道了有著慈幼(兒童精進班?)/慈少/慈青
可以讓仍在求學的學生們也可以來奉獻自己的一份心力,
從中也有一些課程來讓自己的心靈作更進一步的沉澱及提升,
但是因為當時課業的學習讓我沒有辦法去參加慈少,
但我也在心中給我自己期許到了大學一定要參加慈青。


且在國二(應該沒記錯)時的 <父母恩重難報經> 音樂手語劇的演出,
因為媽媽的朋友有給我們兩張票(位置還不錯,蠻前面的),
這也是我正式有接觸到慈濟的活動,
且那次及往後的 <藥師如來十二願> 都帶給我很大的感動,
也讓我更想趕快到大學加入慈青來多認識慈濟。
在國中時也有機會又到靜思精舍去參觀,
那次去的感覺也是向我又一次回到了我熟悉的故鄉,
也讓我當時浮動的心又有了一個沉澱的機會,
我實在在與精舍有一種奇妙的共鳴,
他總是能給我心靈的依靠,讓我迷惘的心能重新找到方向,
我真的覺得很奇怪,我當時仍不是很認識慈濟,
但為什麼可以對精舍有著如此難以言諭的感覺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國中升高中的的暑假,我又一次像發了瘋似的自己一個人
再大雨中跑到了當時仍未搬遷到關渡園區的大愛電視台,
一個人傻呼呼的跑去說要參觀(結果還真的讓我小小的參觀了一下),
也在那裡請購了幾張CD(想師豆/大愛劇場音樂精選3...),
結帳的師姑也給了我一張歲末祝福的感恩卡(後來才知可以打折),
真不知當時內向害羞(現在仍是....XD)的我怎會去做這種事。

高中時期就比較沒有去參加太多慈濟的活動,
或是作出一些瘋狂的舉動,
不過到是大愛劇場還頗常看的,但常常是斷斷續續的看,
沒有把一部戲從頭到尾看過的。
同時間也是跟著媽媽到我們高中佛學社的指導老師佳作共修,
但是因為我課業的關係,我只大多只參與了誦經的部分,
後面的重頭戲-聽師父(忘了是哪位)講經的錄音帶就沒參加了,
但是我想我當時應該也不是很有興趣啦。

我現在也在想,
若是我當時將這時間拿來參加慈少的活動會變的如何呢?
算了,不要想太多,把握當下,對的事做就對了。

考上了交大,我就一直期待著開學的社團博覽會,
第一個攤位就直衝慈青社的攤位了,
當時還下著大雨,而我好像是第一個去攤位的新生吧,
當時好像學長姊們仍未完全準備好,
讓他們有點措手不及的樣子(丟了一顆變化球出去...XD),
但是接待我的是函書學姊,
他和我玩靜思語拼圖還玩的頗高興的,
而我也得到了一包珈哩素炒麵,真是不錯 ^_^
而也是從這開始我"準加入"了慈青這一個大家庭,
也一直到上週(5/26)我才領到慈青證,
正式走進了慈青這一個大家庭,
也是該開始學會承擔的時候了。


(受證典禮前後的心得請見
帶動青少年研習營系列
藍袍禮讚-慈青證授證典禮@板橋靜思堂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噗噗小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